裴扬扶正辽宁本溪关山湖景区“野人谷”互动区入口的木牌,用防晒衣袖管擦拭了一下。“谨防惊吓!”四个大字赫然在目。木牌后,是游客即将遭遇“野人”的互动世界。
去年4月,关山湖景区一则招聘引爆网络:寻找“最近压力大的”“精神状态不咋好的”“想找个地方发疯的”人来扮演野人,日工作5小时,月薪5000元。不少网友表示,这就是理想中的职业。今年暑假前,湖北、广东、河北、云南等地多个景区都设置了野人互动项目。有的景区16个野人岗位一天就吸引近4000人报名……“野人”俨然成为今年文旅营销奇观之一。
这背后,是无数景区不惜同质化、疯狂内卷,试图跻身“网红”的求生挣扎。似乎只有成为网红景区,才是唯一出路。7月10日,记者探访了关山湖景区,它是最早推出野人互动、招聘的景区之一。在景区深度体验“野人NPC”工作的同时,记者发现,景区正挣扎于从传统观光向提供“情绪价值”的转型。他们奉行“不整活不成活”,也在尝试相对创新,摸索将短暂流量转化为持久“留量”的路径。
野人NPC和游客们跳舞。徐朗益摄
不整活,不成活
游客沿野人谷互动区步道前行。突然,路边草丛中蹿出一道身影,紧接着一张涂满黑白油彩的脸逼近——“野人”NPC(记者注:non-player character,非玩家角色)突袭,吓得游客一激灵。
未等游客缓过神来,下一秒,帽子不见了。抬眼看去,帽子已在另一位野人的手中高速旋转。涂在脸上的油彩盖不住野人的得意劲儿。
前方是“野人豆豆投喂”打卡点。去年爆红的野人“豆豆”正“裤裤炫裤裤吃”,他必须在镜头前吃完游客投喂的一切:薯片、饼干,甚至专程带来的臭豆腐、鲱鱼罐头、比脸还大的果冻。
作为野人谷“明星”,豆豆的小窝前总围满人:粉丝、蹭流博主,也有单纯想要同豆豆合影的游客。另一侧舞台,野人演员正表演舞蹈与“口吐烈焰”。野人公主“琳琳”带领游客甩头、跺脚、挥舞手臂。有人沉浸舞动,有人只想与“野人”合影。笑声、尖叫、音乐混作一团。
游客和野人NPC玩耍。郑子愚摄
“自由。疯起来。”有游客戴上头套,再用竹炭粉将脸抹得黢黑,过把野人瘾。矜持、身份、规训统统被抛至脑后。
NPC与游客疯闹间,景区管理人员裴扬默默捡起地上的空瓶和垃圾——防止游客踩到瓶子滑倒,也防止瓶子落到溪涧里难以收拾。
裴扬介绍,关山湖景区是中小型4A级旅游风景区。2022年,景区被纳入第一批国家水利风景区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。景区依托水电站、水库主打游乐设施,有千米滑索、高空漂流、玻璃栈道网红项目等。从沈阳驱车近两小时,经钢铁之城本溪,方能抵达素有“小桂林”“小黄山”之称的关山湖。如今,吸引游客的不只是风景和设施,还有“野人”。景区鼓励游客发布与野人互动的短视频换取礼品。截至目前,景区发起的话题“#带你体验做野人的快乐”已有近10亿次播放量。
流量即客流。裴扬的同事们以东北人为主,他们将为景区打造差异化网红卖点称为“整活”。景区整活,游客拍视频推荐更多人“拔草”,形成一个简单有效的获客闭环。眼下,景区平日客流量在2000—3000人,周末、节假日约为5000人,高峰时可破万人。去年,景区推出野人互动项目后,客流量相比于2020年前的增加了20%左右。假期增幅尤为明显。今年“五一”假期,本溪重点景区平均核销增幅同比增长50%,全市接待游客同比增长29.04%,旅游综合收入同比增长24.08%,关山湖单日营收超百万元,均创历史新高。
可在景区管理者看来,从更长的时间跨度来看,景区并没赚到钱。关山湖风景区总经理李闯坦言,2017年以前,景区每年的客流量只有四五万人,年收入在50万元左右;2020-2022年间,景区升级改造期间,游客数量锐减,景区亏损严重。去年,景区营收虽然增加了,但投入也在增加。年底结算时发现,景区只算勉强收支平衡。
李闯分析,症结还是在于游客们不爱花钱了。数据显示,以2019年为基准,旅游出行人次的恢复率高达128%,但人均旅游支出仅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88.5%。2024年“五一”假期的每日人均消费仅113元,低于2019年同期的151元,也低于2023年端午节以来的五次主要假期。
“整活不是为了景区活得更好,而是为了活得下去。”裴扬说,“客流量保不住,就别提发展。”景区仍在温饱线附近挣扎。
“卷无可卷”
35岁的本溪人裴扬是“本钢子弟”。这座“煤铁之城”最有派头的曾是夹着饭盒、骑“二八大杠”进厂的工人。家人曾希望他延续父辈的路。“但是,这个岗位一眼看到头。”高考时,他选了旅游管理,“可以到处看看不一样的风景。”后来,本钢亏损转型,2021年并入鞍钢集团,通过精钢冶炼、老厂改造等方式求生。
毕业后,裴扬进入旅游行业,曾任职于多家5A景区和高级酒店管理岗,后因家庭回到本溪。对比附近多个景区后,他看中关山湖每年都会更新硬件软件,负责人的经营思路在一直在求变,遂选择加入。
与大型景区、高级酒店坐拥优质资源不同,关山湖景区有着天然的劣势,“景区分淡旺季也罢,我们分营业和非营业季。”景区没有雪场、温泉等设施,每年3月底营业,11月初枫叶季结束后闭园,仅营业8个月。除了每年10月枫叶季吸引全国各地的游客,景区平日很难吸引东三省和内蒙古东部以外的游客。
为弥补劣势,迎合游客日益变化的需求,关山湖景区近年新增了空中魔网、高空骑行、玻璃观景台等多个消费项目。其依托自然落差建成的千米高空滑索,是东北地区最早的“千米滑索”之一,引入网红项目,试图打造东北特色周边游目的地。
然而,硬件更新总赶不上游客们的口味变换。裴扬参加过数次旅游行业的展会。他看到,展品从传统的碰碰车、摩天轮,变成了新潮的风洞、激光投影、魔毯……不少景区引入新项目玻璃栈道、魔毯后,又陷入同质化。几年后,这些设施又落后,硬件升级转可穿戴娱乐设备、AI机器人等。近几年,“硬件‘卷’不动了,开始‘卷’软件”,陈列展品向剧本、活动策划、NPC表演团队等方向变化。行业“卷无可卷”。
在裴扬看来,景区都想做差异化,都在摸着石头过河,“可落到实际,没有一个好的模板让我们借鉴。”
解题思路是情绪价值
2023年底,冰城哈尔滨的“花式宠粉”震动了文旅圈:往返景点交通免费、路边设立游客驿站、餐馆价廉量大……“南方小土豆”让“尔滨”成为顶流。
李闯注意到更多细节:出租车司机给操着南方口音的游客们提供免费接送服务,喊着“公主/王子请上车”;饭店考虑南方游客的饮食习惯,把冻梨切成了果盘;游客没能体验上因为排长队的娱乐项目,景区全额退票;有的游客提出想看看冬夜里的满月,索菲亚广场便升起了一轮直径5米的“气球月亮”。
“是生生被哈尔滨上了一课。”李闯体会到了“情绪价值”的意义。
近年的旅游市场中,契合情绪价值的旅游案例比比皆是。西安大唐不夜城的NPC带着游客梦回大唐;一句“远赴人间惊鸿宴”点燃游客前往河南老君山的热情;贵州“村超”“村BA”让刚“摘帽”的贫困县火出了圈。一次互动、一段视频,就能点燃游客情感,决定目的地。
2024年初,关山湖景区冬日休憩,大门紧锁。景区办公室里,工作人员商讨着来年的策划:景区里的碳酸饮料一瓶4元,干豆腐卷饼5元,和景区外一样的价钱;游客若因恐高等原因,没有玩全门票包含的项目,可以全额退票,以体现服务意识;年轻人起床晚,离开景区也晚,可设夜场表演,表演结束后还有蹦迪……总之,所有整活,都必须围绕着提供情绪价值。
野人表演中融入了传统杂技元素。郑子愚摄
当时,一条通往山顶项目的步道需步行20分钟。为让这段路程不无聊,团队想增加一些项目。“山里有什么?不就是野人吗?”李闯回忆。裴扬记得,“野人”创意并非绞尽脑汁,更像会议中的灵光一闪。众人觉得有趣,便保留下来。会上更重要的议题是:2017年前后,景区主推马戏,后效果不佳改二人转、杂技。李闯认为这类节目无法提供情绪价值。结合“野人”点子,团队决定从云南请一支表演队,表演吞火、吐火等“野性”节目,每日3-4场日场,周末加夜场,并设野人出没的互动区。
李军在每天景区营业前,都会检查维护设备和置景。郑子愚摄
2024年3月底开园,野人项目落地,场地最初是一段窄窄的步道。起初大伙都不知道该怎么做。李闯扮野人,从树后跳出来吓唬游客,收获了游客的笑声。有游客建议增加互动。大伙便头脑风暴“野人能干什么”:摆烂、打猎、生活做饭……小景点一点点“磨”出来。
随着项目推进,景区需要更多的演职人员。2024年4月,景区发布了招聘启事。“没想到火了。”后来,景区还设计了“野人投喂”的场景,游客们自带零食投喂NPC野人。短视频平台上,“野人投喂”拍一条火一条,吸引了远近游客来打卡。
“做野人是另一种班味,不是吗?”
野人互动区走红后,团队分析火爆的原因:社会普遍的心理压力与焦虑下,“野人”岗位“带薪发疯做自己”,无需担心业绩,恰是许多上班族的想象投射,提供了情绪价值,形成流量爆点。“吸引游客的,去班味是其中一个,但是更吸引人的,应该是能够带上面具,和世俗做抵抗的一次仪式吧。”
“我要当野人。”裴扬最近仍接到此类电话。去年4月招聘启事发布后,裴扬的座机电话就响个不停,平均一天都能接到百来个电话。多数是调侃或询问短期体验。裴扬表示,欢迎游玩,但更倾向招募全职人员。少数真正有意向的求职者信息,他会转给演艺总监李军。李军会要求应聘者发带表演视频的简历,在视频面试中根据场景来表演。
“7、80人中可以选出1-2位演员。”但是,李军发现,真正到了现场,很多演员也不适合这个岗位。野人NPC的工作是需要表演的,得释放天性,才能带着游客玩,最难的就是把野性劲儿给演出来。
这份工作远非表面看来的轻松。黄金周过后,李军发现野人演员们全哑了。夏天,厚重的皮毛外套和头套捂得人发汗。豆豆坦言,作为景区NPC,野人们还得“察言观色”——面对性格各异的游客,必须快速判断对方的接受度,调整互动方式,“既要传递快乐,又不能让人感到冒犯”。有人来了两天,因为太累而离职,更有甚者,上岗两小时嚷嚷着下山了。
“做野人是另一种班味,不是吗?”
李闯(右一)和李军(右二)正在为后一天的野人泼水节作准备。郑子愚摄
野人NPC蔡佳祁说,工作中能发疯是真的,而“累”源于景区不断变化的要求。
李军坦言会向成功景区借鉴经验,但看几千条视频可能才能琢磨出一个有新意的点。今年,团队觉得,单纯“吓人”的模式未免太干巴巴了。他们运来推土车,拓宽原来的步道,扩大互动区域,设置了更多的草屋、图腾和瞭望台;景区还借鉴了万岁山景区的“银票模式”,即游客凭门票和野人NPC互动游戏换取银票,兑换小礼物、烤土豆等。银票模式和野人模式隔天轮换,保持新鲜感。前些天,供野人滑的泥滑梯刚刚搭起,新舞台会溅起泥点,引发游客们欢笑;“泼水节”也拉开了帷幕,巨大的充气泳池里,野人和游客们举着瓢和水枪“奋战”不息。累归累,“景区每天都不一样。这是最开心的。”蔡佳祁说。
银票模式下,野人NPC给小游客们化妆体验。郑子愚摄
野人泼水节现场。郑子愚摄
李军总结,景区最忌照搬。曾有景区带卷尺来“取经”,量草屋尺寸,很快推出相似项目。景区经理张磊提议:不妨让全国野人来个联动,打造“野人宇宙IP”,依托各景区的优势塑造不同的野人形象。
流量与“留”量
“模仿是不痛苦的,保持新意才是痛苦的。”对于景区来说,保持新意的背后是人力和设备的投入,一旦失败,试错成本巨大。关山湖景区内有处东北抗联营地景点,当地有“狐黄白柳灰”的神话故事。李军想过据此开发互动项目。作为决策者的李闯却有顾虑:某景区推出了团长带领游客攻打县城的情景体验模式,但因为演职人员的扮相、互动引发争议;当地的神话故事素有请仙儿问事儿的说法,开发的互动尺度拿捏不准会有迷信之嫌。这个方案迟迟没有动静。
必然的同质化模仿和未必成功的创新背后,是不少中小景区的普遍尴尬。“我们也指望景区能整点活,民宿也能有生意。”洪伟经营的民宿就在景区附近,跟着景区开闭园时间调整营业时间,景区生死也关乎民宿生计。他分析,5A级风景区是殿堂级旅游目的地,不缺客流。中小景区争夺剩下的一半蛋糕。“最好的景区或许不愁赚不到钱,差的景区干脆就破产倒闭了”,像关山湖这样的景区比上不足比下有余,生存反而最难。
游客中,不乏一些中老年游客。郑子愚摄
数据显示,截至目前,全国有1.65万家A级旅游景区,其中有358家国家5A级旅游景区。占比不足3%的5A级景区的旅游收入约占全国所有景区总收入的40%。5A级景区平均每家的收入达到7.615亿元,而4A及以下景区平均每家的收入分别为0.581亿元、0.106亿元、0.054亿元、0.046亿元。
景区破产主因盲目投资、景观服务单一、收入仅靠门票等。“投资24亿(元)的景区,说完就完。”裴扬说,“去法拍软件上看更清楚。”近五年,全国有7家4A、3家5A景区破产,3A及以下更多。四川宜宾4A级景区竹石林风景区、苏州吴江区的4A级景区静思园破产拍卖皆以流拍告终。
裴扬认为,生存问题不能简单归咎于结构问题。任何个体、组织、行业,若不能适应互联网环境剧变,终将被淘汰。
他以本钢类比旅游业:过去是“渠道为王”的卖方市场,打通旅行社就能“躺着赚门票”。后来,票务网站、旅游搜索引擎兴起,游客对软硬件要求提升,需求从“人与自然”转向“衣食住行娱购”。2017年前后,短视频直播兴起再次颠覆格局。游客通过短视频直观感受体验再决定“拔草”,情绪和期待在出行前已被点燃。
文旅进入买方市场,游客手划视频,用脚投票。“酒香也怕巷子深。即使5A级的景区也没法端着了。”裴扬说,“短视频、直播刚出来的时候,100家景区2家做,过了两年,50家在做,现在是95家在做。”“那还有5家呢?”“因为经营困难,没法投入。”他拆解直播成本,“别看直播就是一个人站在镜头前讲话,但如果要在全网铺开渠道,至少得有3个至少2人的直播团队,再加上设备,每年都要投入超过百万。”
为维持热度,关山湖景区活跃着一支7人拍剪团队,每人每天与10多位野人NPC合作拍摄约10条短视频。同时也会寻觅、打造独特打卡点,使得游客拍同款视频发布,也能获得不错流量——这也是提供情绪价值的方式。
裴扬强调:“游客不是傻子,已经不会再为噱头买单了,单纯的热度是流量,也带不来转换,只有真诚的内容能够带来‘留’量。”
李闯对抄袭看得开。同质化的现象已渗透到景区建设、旅游产品和服务体验各个环节。这不是游客想要的情绪价值。照搬现象级热点在旅游业常见,“旅游行业哪有什么知识产权保护?逛一下就都学去了”。在他看来,中小景区客源地域不同,严格来说不构成竞争关系。“也没办法管别人,先做好自己景区的事。”李闯要求景区能“日日新”——不是大创新,而是每天能有点不一样的东西,这样游客们就会愿意二刷、三刷景区。李闯觉得,对于自己的景区来说,回头客就是“留”量。
游客们在野人互动区观看表演。郑子愚摄
民宿老板洪伟印证了这点:去年7间房的民宿,8个月经营期有不下300单回头客。游客认为,这个景区是周边游中性价比最高的,于是带着不同的朋友反复来,最多的一位熟客已来过5次。
“白天逛整活景区杭州在线配资,晚上就到俺们这儿来吃顿烧烤。旅游这不就起来了吗?”洪伟觉得,景区若能在提供情绪价值时带动游客消费,就更好了。
联华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